魅力新街幸福有道——點軍區點軍街道“共同締造”走出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

2023-08-15 16:42 來源:三峽宜昌網  編輯:羅丹燕  審核:肖雨琴

讓出自家稻場,騰出自家小院,在牛扎坪村楊柳池灣組,村民賀永喜、曹敬東兩家人終于放棄了“寸土不讓”的執念,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“六尺巷”;

第一次開灣組會,村干部比村民還多,如今開會,會簽率達到90%,在紫陽村,干群一心,用7天時間完成75戶10畝地征地協議簽訂;

一改口頭禪“不關我的事”,在至喜社區黨群連心站,23名“服務達人”義務參與值日管理,為群眾提供10余項幫辦代辦服務,從“吃瓜群眾”變為“治理先鋒”;

……

變化,在點滴之間!

希望,在改變之中!

這變化,源于一場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開展。自共同締造試點開展以來,點軍區點軍街道領辦市區4項試點項目,實施基層黨建“點星”行動,發揮五星黨組織和五星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,組織群眾、發動群眾,建立良好的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評、共享機制,走出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,推動了共同締造在點軍街道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。

小小連心廊 撬動共治大格局

點軍區點軍街道至喜社區紫陽二區,是一個常住人口超過1000人的老舊小區,居民多為長江電力退休職工及其家屬,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過37%。

“想活動沒場地,下雨天更是只能待家里。”在今年4月的“逢四說事”居民議事會上,這一問題得到居民共鳴。

確定實施連心廊項目后,建設資金哪里來?至喜社區黨委書記苗春芳帶頭捐資,通過發布“紅色合伙人”愛心倡議書,不到一個星期,50多位黨員、居民以及“紅色合伙人”(周邊企業、商戶),共計捐款4萬元。在連心廊共同締造宣傳欄上,上面詳細記錄了每一筆款項的捐款單位或個人,還有一些不愿透露名字的愛心人士。大家的愛心,每一筆都格外珍貴。

為了鞏固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勢頭,至喜社區推出《黨群連心廊服務運營辦法》,以制度化舉措引導大家信任的“能人”、具備專業技能的“達人”、積極性高的“熱心人”參與共管。集思廣益,明確議事協商、幫辦代辦等服務事項,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、活動服務及辦事流程。堅持每日一次清潔衛生,每周一次安全檢查,每月一次工作例會,每季一次履職交流,每半年一次學習培訓,每年一次總結大會等“六個一次”,推動連心廊管理常態化和精細化。

“小區流浪貓狗到處竄,滋生很多細菌,要想辦法整治一下!”

“樓上那家人下大雨不關窗戶,我家漏雨很嚴重,要幫我們解決一下。”

“25號樓上一老人好幾天沒看到,你們幫忙去看看什么情況?”

……

居民坐在連心廊里,跟“服務達人”聊著家長里短,談著小區里的大情小事。社區書記苗春芳定期來連心廊坐坐,把議事活動開到連心廊里面,宣傳惠民政策,傳達重點工作,并把大家提的意見一一記錄,做到“心中有筆民生賬”。

自黨群連心廊建成以來,開展活動5次,商討了民生問題12個,解決了房屋漏水糾紛、樓道雜物清理、小區枯樹清理、老人慰問等相關問題。

連心廊建設的啟示:黨群連心站科學選址離不開群眾智慧。要實地走訪調研,廣泛征詢意見建議,共同確定連心站地點,才能獲得群眾認可;資金眾籌離不開黨員帶頭。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通過“逢四說事”等議事活動做好動員,發布倡議書、設置捐贈公示,動員轄區企業、黨員、居民參與共建;常態運行離不開群眾互助。要不斷延伸服務半徑,出臺管理辦法,落實積分兌換等激勵舉措,實現人人都是服務員。讓鄰里小事大家議貫穿全過程,暢通反饋渠道,匯集群眾智慧,凝聚思想共識,建成鄰里守望、共建家園的連心點。

“一聯二十” 繪出基層治理“線路圖”

“這可怎么辦啊,我們家的土豆、玉米再不收就全爛在地里了呀!”紫陽村二組王樂忠愁苦道。去年,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王樂忠臥病在床,失去勞動能力。今年,妻子閆春蘭也突發高血壓,一時無法下地勞作,地里這些莊稼便成了他最憂心的事情。無奈之下,想起了前不久剛來的村民閆祖斌。

閆祖斌,點軍區點軍街道紫陽村二聯組聯戶長之一,按照“一聯二十”連心機制,和其他8名聯戶長共同負責二組、六組、十組共計192個農戶的聯戶區域。

“不擔心,我馬上幫你解決。”了解情況后,閆祖斌迅速聯系包組的村干部,建議召集志愿者一起“救援”莊稼。招募友鄰志愿者的消息一發出,二聯組微信群就有數十名志愿者踴躍報名。

第二天早上六點鐘,大家伙兒就按時到達王樂忠家,緊鑼密鼓地開始勞動,左鄰右舍也紛紛前來幫忙。不到兩個小時,王樂忠家的土豆就裝了滿滿五大筐,其他莊稼也被“一掃而空”。

“哎呀,真是太感謝大家了,幫我們解決了個大難題,這么熱的天兒,真的是麻煩大家了。來來來,快嘗嘗我們家的桃子,可甜了咧!”王樂忠妻子閆春蘭又是倒水又是拿桃子。閆祖斌接過桃子笑道,“鄰里之間搭把手的事,不用客氣,有困難就一起來幫忙嘛,以后有什么需要就直說,我們一起來想辦法!”

“一張網格管治理,聯戶長就是這張網中最關鍵的節點”,紫陽村黨總支書記陳斌如是說。圍繞“人、事、地、物、組織”五大治理要素,紫陽村將全域治理范圍劃分為9個大網格,由片區黨支部及村委會負責;以聯組(灣組)劃分19個小網格,由黨小組長、村民組長和婦女組長“三小組長”為成員的村民小組組委會負責;依戶劃分49個微網格,由聯戶長負責,落實安全生產、森林防火、環境整治、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職責“多崗合一”,形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,“村黨總支-片區黨支部-灣組黨小組-黨員中心戶”黨組織一條線,“村委會-組委會-聯戶長-農戶”自治組織一條線,“村-聯組(片區)-灣組-聯戶長-農戶”五級治理層級。構建起“一主引領、二線運行、五級架構”的“125”組織體系,實現一網統籌、聯動監管、責任到人,確保自上而下靈敏有效,自下而上吹哨報到。

“逢四說事”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

點軍區點軍街道紅光社區為方便收集群眾需求訴求,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基層事務,積極推行“逢四說事”,將每月4日、14日、24日相對固定為“說事日”(如遇緊急事項可隨時召開),依托小區黨群連心站、議事亭、“共同締造·意見箱”、居民微信群、“宜格服務”等平臺,采用入戶走訪、問卷調查、居民座談會等形式,“線上+線下”多渠道收集意見。圍繞小區治理、基礎設施建設等,廣泛開展“場景怎么建,大家來點單”“小區怎么建,大家商量辦”“您有訴求,我來解決”等議事活動,引導群眾充分表達意愿。

“我們小區老人沒有休閑娛樂場所,天晴在樹底下,下雨在樓道里,社區是不是可以幫我們規劃一個室內活動場地?”

“現在電動車越來越多,現有的2個棚子不夠用,社區能不能再建一個車棚?”

......

各渠道民聲匯總后,30余件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納入了“待辦”。紅光社區通過主動傾聽居民愿望心聲,細心體察群眾利益訴求,搭建起居民與社區主動溝通的連心橋。

有參與,才有責任;有行動,才能擁有更多歸屬感。于是,“一塊錢議事”眾籌機制應運而生。即,由紅光社區黨委牽頭,黨員作示范、群眾自發參與,大家根據個人的意愿進行捐款捐物出智出力,1元、5元、10元、100元不等,或者被采納的居民金點子、物品貢獻、志愿服務等。“通過這種機制,結合“積分兌換”挖掘群眾內生動力,引導群眾發動群眾,調動起大家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的積極性、主動性”,社區黨委書記吳新蓉介紹道。

“小區的休閑座椅太少了,老年人下樓以后沒有歇腳的地方,能不能在我們小區增加一些便民座椅?”紅光社區黨委針對國華錦都小區居民的需求,組織小區樓棟長、單元長、居民代表、黨員代表等30余人,開展“一塊錢議事”活動。議事環節中,社區從桌椅材質、桌椅形態、放置位置、后期管理等方面,挨個向小區居民“問計”。大家紛紛發表意見,對休閑座椅設置數量、點位,是否符合消防安全,是否影響居民出行等,一一作深入溝通和實地選址。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,發動居民積極籌資,共同參與到小區建設中。經過前期宣傳動員,185位居民通過線上線下捐款籌集資金2871元?;I資籌勞充分體現了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辦,凝聚了共同締造的強大合力。

“商戶+農戶” 走上富民強村幸福路

“起步挺不容易。”談起過去,牛扎坪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姜少華感慨不已,“‘山高石頭多,出門就爬坡,吃水下大河;男兒下枝江,女兒嫁宜昌;剩下幾個老梆梆,趴在山上挖黃姜’。這段順口溜說的就是我們村。”

過去,牛扎坪村很窮,進出全靠一條泥巴路,產業一窮二白,村民整日在莊稼地里刨食,壯勞力也只能采石伐木賣資源。在外經商的姜少華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他迫切地想帶動老百姓改變貧困現狀。

2014年,姜少華當選村總支書記后,借著新官上任三把火,他帶著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走遍牛扎坪村的每一寸土地,在一次次調研、屋場會、表決中,未來發展的輪廓逐漸清晰。結合臨江、臨壩、臨城的區位優勢,牛扎坪村提出“凝聚黨群力量、發展全域旅游、建設美麗鄉村”的發展目標,建設花木城更是成了村民殷殷期盼的致富愿景。

經過4年的蓄力籌備,2021年5月,宜昌花木城終于開園,園中處處花紅葉綠、芳香襲人?;境怯衼碜匀珖鞯氐?0家客商,經營著花卉苗木品種千余個,吸引了各地的花木愛好者觀光打卡。

“花木城的流量如何變現,是成果共享的關鍵。”這是姜少華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
2023年5月,一場“商戶+農戶”發展庭院經濟推進會在牛扎坪村黨群服務中心三樓舉行。

“我們不專業,擔心養不活。”農戶倪高品雖有意動,但又缺乏專業知識。

“放心,村里會提供現場培訓、巡檢指導和技術支持。只要大家愿意,技術和銷售村里兜底。”村黨總支副書記劉操當場回應。

所謂“商戶+農戶”庭院經濟模式,就是依托花木城的花卉苗木的資源優勢,商戶提供商品在農戶庭院開展花卉寄售展銷,所獲利潤五五分賬。此項目可在觀光道路兩側沿線農戶推廣,點綴“花漾牛扎坪”的絕美景色。

“真是‘好看’又‘好賺’,開始沒幾天,就賺了千把塊!”農戶劉愛國是該項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也嘗到了“甜頭”。村黨總支更以此為契機,鼓勵引導農戶利用自家庭院周邊空閑地,圍繞采摘、園藝等業態發展庭院經濟,使各家房前成為小花園、小游園,屋后成為小菜園、小果園。

趁熱打鐵,牛扎坪村還對穩定運營一年以上的商戶和穩定運營一年以上、年銷售額突破萬元的農戶進行獎補。

目前,花木城已成為牛扎坪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,鄉村旅游業發展,戶外游樂園、農家樂也接連涌現,就近務工機會不斷增多,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斷拓寬。牛扎坪村充分發揮臨江、臨壩、臨城的區位,打造宜昌花木城,引發“虹吸效應”,推動“文、花、果、食”四大產業蓬勃發展。深化共同締造,推進黨建引領,讓群眾參與共享發展紅利是不竭動力,“商戶+農戶”庭院經濟模式的推廣,就是發動群眾參與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紅利的結果。

談到共同締造實踐的體會,點軍街道黨工委書記汪軍感慨地說,從居民小區到村落灣組,從試點示范到全域全面,從“要我做”到“一起做”,點軍街道已構建起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、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基層治理格局。展望未來,他表示,在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新征程中,點軍街道將緊緊依靠群眾,從萬千參與者的生動實踐中凝聚起強勁發展的不竭動力,持續激活點軍街道基層治理的“一池活水”。(記者高秉喜 通訊員 陳迪昊 張安樂)

熱點專題
日韩国产在线观看,中文字幕人妻痉挛按摩在线,中文字幕免费视频,国产一二三四精品久久